猪肉作为居民日常饮食的主要肉类产品,其价格起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。
12月19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2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从猪肉看,去年下半年,生猪价格处于周期高位、产能明显增加,今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,生猪、猪肉市场供应充足、价格低位运行,11月价格同比下降31.8%。从近日情况看,随着“两节”临近,市场需求季节性增加,生猪、猪肉价格略有回升,后期可能继续有所回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往往生猪市场会随着天气渐冷,腌腊开启进入销售旺季。为何今年的生猪市场旺季不旺,11月价格同比下降?
“2022年猪价自10月份年内高点回落,11月震荡下行,整体价格在成本线以上,养殖利润可观。而今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,长期在成本线以下徘徊,三季度猪价虽有反弹,但空间有限。10、11月份北方部分省份猪病频繁,短期生猪供应压力增大,终端市场消费无明显好转,供大于求态势明显,猪价低位盘整,故今年11月份生猪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。”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管亚镭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11月生猪价格同比大幅下降
往年,腌制腊肉“年味档期”的开启能够带来生猪消费的提振。然而,今年生猪的价格却没有消费旺季的到来而“旺”起来。
据猪易数据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11月的标准体重生猪价格为14.626元/公斤,环比10月下降了0.60元/公斤,跌幅为3.94%,同比2022年9月下跌了9.49元/公斤,跌幅为39.62%。月内的生猪价格呈现持续震荡走低,且月内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差价幅度为0.99元/公斤,调整现象较10月有所扩大。
事实上,从三大上市猪企的11月销售月报也可以看出,如今的生猪价格尽现颓势。三大上市猪企的生猪销售均价在13.7元/公斤至14.43元/公斤之间,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,其中同比下降幅度均超40%。
温氏股份表示,11月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,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。新希望表示,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周期波动,去年同期猪价上涨较快、基数较高,而今年以来行业产能相对供过于求、11月猪价较低。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也进一步造成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较大。
“生猪价格环比同比均下跌,生猪市场的旺季不旺,主要是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。供大于求的情况下,生猪价格自然会下跌。”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说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李超表示,从近日情况看,随着“两节”临近,市场需求季节性增加,生猪、猪肉价格略有回升,后期可能继续有所回升
袁帅认为,生猪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、季节性因素、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随着生猪供应量的逐渐减少,以及元旦、春节节日效应等因素的影响,未来2—3个月生猪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弹。但是,如果市场供需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,那么生猪价格的反弹可能只是暂时的。
生猪市场去产能进度缓慢
对于生猪养殖企业而言,生猪的市场价格往往是决定企业收入的关键。然而,三大上市猪企在11月的销售收入却没有随着猪肉价格“跌跌不休”,而是呈现了环比增长,同比下降的趋势。
具体而言,牧原股份的生猪销售收入为87.91亿元,环比增长4.8%,而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的生猪销售收入为44.90亿元和23.80亿元,分别环比增长2.25%和1.67%。
事实上,生猪销售收入的上涨离不开销量增长。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分别销售生猪529.5万头和257.39万头,环比同比均呈现上涨;新希望销售生猪167.59万头,环比同样增13.89%,但同比微降0.8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牧原股份虽然此前下修了2024年出栏目标,但在近期机构调研中表示,公司预计明年出栏量会有一定幅度增长,具体的出栏区间指引将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。
可以说,市场频频提及的生猪市场去产能在当下依然进展缓慢,生猪市场供应宽松的局面仍在持续。
“一方面,猪企可能并不愿意主动削减产能,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;另一方面,政府对于环保和疫情等方面的政策限制,也可能对去产能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。此外,猪企在转型发展、技术创新等方面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金,这也会影响去产能的进度。”袁帅表示。
华泰证券在近期研报中称,在猪价持续低迷、养殖行业持续亏损、养殖户/企业资金压力加剧的背景下,行业产能去化或现加速。同时,近期饲料与动保销量同比下滑、局部地区疫病抬头、规模猪企资金压力加剧、龙头公司下修2024年出栏目标或侧面反映行业产能加速去化趋势,且母猪去化主体或由散户进一步扩散至成本劣势的规模猪场。向后展望,生猪供给压力仍然偏大,该行预计年前猪价很难回到盈利水平、年后猪价预计仍以低迷运行为主。去产能预计是生猪养殖行业未来2至3个季度的主旋律,周期拐点或在明年显现。